第19章
作者:
皎皎 更新:2022-11-18 02:14
说是“一顿便饭”,真的就是一顿便饭而已。吃饭的地方就在大厦旁边商城的餐饮区,数十家餐饮店宛如煮开的沸水,在沸水的中央有那么一家门脸不大的小店,客人很多,看价格也并不贵。
郗羽和两位教授就坐在店内的一角,正在点菜。三个人各自点了一份套餐,李泽文和季时峻则各自点了一份面食,郗羽则在季时峻推荐下点了一份馄饨。点好餐后三人在不太大的店面落座,季时峻热心的跟郗羽介绍:“别小看这里,这家店是连李泽文这个嘴巴极其挑剔的人都说过不错的。”
郗羽眨了眨眼:“是吗?”
“当然了,”季时峻竖起手指头对李泽文一摇,“我一直说,他改行去当美食家都没问题。食材是否新鲜,佐料是否适宜,摆盘是否漂亮,菜是否过了夜……他一尝就能发现问题。有一次更邪门,我们吃海鲜时,他居然一口说出那些北极虾冰冻了多少天。”
李泽文并不接受好友的恭维,只说:“没有那么夸张,只是凑巧听说了‘北极虾滞销’的新闻。”
“很厉害!”郗羽才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佩服了再说。
季时峻笑着看她:“怎么,你不吃惊?”
郗羽绝对不是会伪装掩饰情绪的人,季时峻的眼力很不同凡响,一眼就看得出来她眼中的情绪——她对李泽文有打心眼的佩服,但不是真的很吃惊。
“我有时的确觉得教授可能是对食物很挑剔的人。”郗羽说。
李泽文觉得这种说法挺有趣,微笑着反问:“你没见过我啃汉堡和三明治吗?”
她确实见过。在美国的时候,郗羽自己其实很少到外面吃饭,自己做饭比外面买饭便宜多了,她很穷,为了省钱基本自己做饭,前一天晚上做好一大锅第二天带去实验室,用微波炉热一热就可以吃。但人总有忙得连做饭都没有时间的时候,有那么一次,她在哈佛上完李泽文的选修课后就在附近找地方吃午饭,凑巧看到了李泽文挺平民气质的在某台餐车前排队,还问她要不要帮她也带点吃的。
当时排队队伍还挺长,郗羽看了看,觉得这主意不坏。于是李泽文教授就买了三个一模一样的三明治,一个给她,两个打包带走说去办公室里吃。
要说为什么她对此事印象如此深刻,大概是因为那次的三明治除了价格偏贵外,味道也很不错,算得上她在美国吃过的最好吃的三明治了。当时她就觉得李泽文在“吃”这件事情上的标准应该挺高的,哪怕是在路边买个三明治都选味道比较好的。
“这又不矛盾,”郗羽有点感慨,“忙的时候就没必要在一日三餐上下功夫,不过一旦有条件,就会吃好一点吧。”
她感慨的不是李泽文堪比美食家的水准,而是他能吃苦。
凡是在美国名校啃Ph.D学位的人都知道读书是件多么难的事情,和按部就班地念本科不同,读博士是在未知的领域探索,学习压力极其大,经济压力也不小,有份调查说,百分之七十的Ph.D都有心理问题绝不是夸张,甚至读出抑郁症的人都不少。但郗羽觉得自己比较适应留学生活,她在北美的日常生活比国内好,人际关系简单,居住环境不错,奖学金足够花,除了距离家人远一点,哪个方面看都很不错。
可对李泽文来说则未必了。毕竟李泽文和她这种北美穷博士有着完全不同的出身,他在国内明显可以过上养尊处优的大少爷生活,一日三餐都可以珍馐玉馔,出入有司机,还有阿姨做饭……他却选择了留在北美苦读十余年,饭要自己做,车要自己开,衣服要自己烫,屋子要自己收拾,生活上各种各样的琐事都要自己处理,和普通的留学生没什么本质差别。
服务生麻利地送来三人的套餐,李泽文拆了筷子递给她。
“趁热吃,冷了味道就差一些。”
确实味道很好,面皮厚实,馅料肉质新鲜。但是要说特别好吃,郗羽觉得也许不如昨晚李泽文给她打包的那顿晚餐——但就性价比而言,确实已经称得上良心食品。
“确实很鲜美。”郗羽品尝着馄饨,“和我吃过的馄饨味道都不一样。”
“这家的馅料很扎实,除了肉之外至少混进了十种食材,比如香菇、皮丝、西芹、香菜,很用心了。”
郗羽咋舌:“看来做馄饨也是学问。”
季时峻道:“食客也是有眼光的,所以生意才好。”
“衣食住行皆学问,”李泽文也拿起筷子开吃,“如果不够就再点一份。”
看来昨晚把李泽文打包的食物一扫而光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郗羽默默想。
“够了……我真的没那么能吃的。”
这顿饭吃得快,郗羽埋头苦吃,两名引发高回头率的男士不慌不忙地吃着面,随口闲聊。
郗羽本来对八卦没什么兴趣,奈何这两人也没避着她,因此也知道了这两人的情况——季时峻毕业于斯坦福心理学系,比李泽文高上一级,李泽文在斯坦福求学的时候也上过心理学的课程,在此期间两人成为了好友。
心理症状和人种、民族、学历、教养密切相关,季时峻归根到底还是对自己同胞的心理研究更有兴趣一些,而且国内有庞大的人口基数,是一片更值得心理学家深耕细作的沃土。在美国做了一轮博士后之后,季时峻通过国内的人才引进策略回国任教,在师范大学的心理学系谋得了一个职位。
中国人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很不到位,大多数的普通人都抱着“心理毛病算是病吗?想开了就好了”的粗浅想法,不过,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这就给了专业心理咨询室存在的理由。季时峻在学校课程不算多,主要做科研,每周来这间心理咨询诊所两天——这间心理咨询诊所是他朋友开的,需要他这样的专业人士撑场子。
不同的想法决定了不同的道路,作为对文科专业不了解的外行,郗羽觉得这种说法也挺有道理。
但郗羽还是有疑问:“教授,你不是学政治学的吗?心理学又是怎么回事?”
郗羽好歹上了李泽文的选修课一学期,对这位的教授的履历有点印象。
“我辅修过心理学。”
季时峻指出:“虽然是辅修,分数比我们系大多数人还高。另外,他还辅修过统计学。”
郗羽唯有肃然起敬。虽然说在美国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辅修一两门其他专业,但跟李泽文这样似的,辅修了两、三门专业还都可以保持优异成绩的就实在不多了。
“文科专业有共通之处,”李泽文道,“何况你们以为不累吗?”
“肯定很累的,”郗羽说,“但是二十岁的时候确实应该逼一下自己才对,否则不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里。我有时候就很后悔本科的时候怎么不选数学双学位。”
“数学?”季时峻问,“我还没问你,你学什么专业?”
“我的研究方向是大气动力学。”
绕是季时峻也一时被这个答案弄得哑然,他先入为主的认为郗羽是李泽文的学生,也是一枚社科学生,此时才恍然大悟,彻底明白了郗羽身上那种微妙的刻板气质从何而来。
从统计数据上来说,理科生就是比文科生更刻板,往好了说是严谨,他们理性分析遇到的一切事情,他们用数据说话,他们的眼神很直接,不会胡思乱想,肢体语言简单,说话平铺直叙,一句话说完也找不出个形容词,而且随着读书的年头越多,这种奇妙的“理科生气质”就越深入骨髓。只有季时峻这种在高校里呆了多年,接触过很多学生的人才能察觉出文理科学生间的微妙差异。
他瞧了眼坐在自己对座的好友,李泽文回了他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季时峻笑,张张嘴无声说了句。
——难怪。
一顿饭很快吃完,三人兵分两路,季时峻返回学校,李泽文没有驾车离开的想法,直接带郗羽拐进旁边的一栋大商场。
大商场里人不多,毕竟这些年来愿意在实体店购物的客人越来越少,上行的扶梯里只有他们两人,郗羽把盘桓在自己心中好一会的疑问抛出来:“季教授是不是就是程茵的心理医生?”
“对。”
“我想起你说过,程茵一直在做心理咨询,所以问问,没想到还真的是。”郗羽说,“如果我跟季教授打听程茵的事……”
李泽文不客气地打断她的话:“不要试图从心理医生那里入手。涉及到病人的隐私,他不会告诉任何人。这是一条底线。”
郗羽为难的蹙眉:“……我只是想知道,程茵真的没可能想起我吗?”
“难度不小。”李泽文说。
郗羽有点泄气,垂着头想了一会:“就算这样,我也想再见一见程茵。”
“是应该见一见,”李泽文目光扫过全场,以郗羽绝对没有想象到的速度转移了话题,“你这次来京,带了几件衣服?”
“啊?哦……”郗羽已经适应李泽文敏捷的思维和出其不意的谈话风格,马上跟上他的话,“宾馆里还有一套。”
李泽文道:“T恤和牛仔裤?”
“是啊。”
郗羽的穿衣风格十分简单——或者说,她根本谈不上有自己的穿衣风格,身上的衣物纯粹是为了保暖而已。女为悦己者容,郗羽又从来不想用外表取悦于人,自然没啥改善的必要。只幸亏父母给的基因不错,在这个看脸的时代占据了先天条件,偶尔也能给人一些“郗羽博士的穿衣风格还可以”的错觉。只不过这种错觉在李泽文面前,就好像肥皂泡一样一戳就破。
两人沿着扶梯到了二楼,李泽文下了楼梯:“到了。”
郗羽晕晕乎乎跟在李泽文身后,打量四周赫然发现自己到达了这家商场里的时尚女装楼层。
“怎么来这里……教授,你要买衣服吗?”
“是的。”
话虽这么说,李泽文看来对这一层的女装也不太熟悉,研究电梯旁的导购牌之后,他直接带着郗羽进了坐落在商场中央的占地面积大的知名女装品牌店面里。
这两天郗羽在李泽文这里获取的惊讶比得上之前的两年,但她还是没料到——李泽文居然还有闲心给女人买衣服?
店面面积很大,装潢精美,一尘不染的玻璃橱柜里模特展示着各色裙子,每一件都华美得惊人,不用摸也能从看出裙子质感柔软细腻。
女装店的专柜小姐培训得十分到位,两人刚刚进入店内就笑容满面的迎了上来,甜丝丝询问:“两位要看什么吗?”
李泽文的目光在店内一扫,随便指了几件裙子:“带她去试试这几件小礼服。”
专柜小姐立刻恭维:“这位先生好眼光,这几条裙子都是今年春季的新品。”
郗羽完全处在状况之外,“教授,要我去试什么?”
“试一下衣服。你的身材比较合适我的要求。”
“……好吧。”
郗羽于是给自己找到了解释:大概是李泽文赠送裙子的对象和她身材相仿。
专柜小姐自然能看出这对年轻男女之间谁拿主意谁出钱,立刻微笑着对郗羽做了个请的手势,“小姐,这边走。”
李泽文不着急,在店内沙发上落座下来,一名专柜小姐特别客气特别周到奉上几本服装宣传画册给他,又在一旁细致解释着画册上的衣服鞋包是如何如何的设计时尚做工精细衬托女性气质。说真的,李泽文也是平生第一次坐在这种高级时装的店面等女生换衣服——大概在别人看来,他也算得上是为红颜一笑一掷千金的霸道总裁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