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风平浪静? 云波诡谲!(上)
作者:君子如龙      更新:2022-11-14 17:19
  第二百六十一章
  风平浪静?云波诡谲!
  第二百六十一章风平浪静?云波诡谲!
  就如同云龙在赵匡胤下山前赐给他的保命玉符一般这种封印了强力法术和灵力的玉符制作十分不易。不仅仅是因为只有那种数量稀少、品质极高的等玉符才有储存强力法术的承载力还因为将法术完整的封印在玉符中十分消耗心神而且法术等级越高消耗的心神就越多。
  譬如低级的火鸟术就要消耗普通练气期修真者一半的心神力量而能够作为门派赐给核心弟子保命用的遁术玉符则需要消耗化神中期修真者三分之一的心神力量。要知道心神力量不同于真元和法力是属于精神力量的一种无法通过吸收灵气而快速回复若不是拥有特别的提神丹药单靠打坐调息是恢复的非常慢的。
  譬如化神期高手如果消耗了三分之一的心神力量至少要闭关调息一年才能恢复。因此这种封印着法术、能够不用念咒施法而快速施展的特制玉符才显得十分珍贵。就连席采儿这样的门派长老也仅仅拥有不到三枚而已。这固然是席采儿对自己的实力有信心所以没有刻意多制作但这种玉符的炼制不易也是一方面原因。
  相比之下云龙的这枚蕴含空间之力不受阴阳五行之力克制的传送玉符就更加稀有了。
  “比我说的还要好。”云龙将玉符递给二女后也放下心来笑着对惊讶的她们说道:“别看我拿出来的很轻松但我手可就这么两枚存货了。都是在几十年前在门中前辈的帮助下炼制的现在我已经晋级天仙这些小玩意儿已经起不到大作用了还不如交给你们也算是我的赔礼。”
  云龙所说的“门中前辈”指的自然是本尊在本尊那浩瀚的修为和强大元神的支持下才能制作出这种即便是在人间都堪称至宝的保命玉符。在玉符中蕴含了本尊的天仙之力加隐藏龙力的排外性一旦爆发立刻就能在方圆百米内清出一个不含其他灵力的空间便于传送。
  不过类似这样的玉符本尊也没制作几枚他自己艺高人胆大所以不需要使用所以只是把它们当做礼物送人。多年来也陆续送出了几枚今天给席采儿和寒娥仙子的已经是最后两枚了。
  “道兄...既然这样我也就却之不恭了。日后道兄若是有什么吩咐自可来南海派找我我必将尽力而为。”席采儿也不是扭捏的人除了云龙这种整天只让分身在外溜达的怪物外能拥有这种保命玉符谁也不会嫌多她也就客气的将其收下并且做出了承诺。
  寒娥仙子相对来说就害羞一些但也没有推辞只是心中暗下决心日后一定要勤加修炼不拖累云龙。
  “好了此战已了以魔道如今的处境来看相信日后短时间内不会爆发大规模冲突了。经历了这些事我需要返回山门与同门好好研究一下日后的局势和行事就不与你们同行了。”见二女收下了玉符云龙也放下了心同时也她们告辞。这一次出来居然碰到了这种事实在是令人意外为了防备魔道可能进行的破坏他决定低调行事由明转暗顺便再看看各处势力的发展。
  “道兄说得没错我们也应该回去向门派通报一下魔道‘大计’一直遮遮掩掩直到现在也只露出冰山一角实在令人担忧必须早做准备。”席采儿和寒娥仙子齐声说道。
  “那告辞了。”三人也没多絮叨互相客气了一番就各自离去了。席采儿返回南海派她要去问问门派对魔道“大计”的应对这么大的事南海派身为顶级门派不可能一点儿风声都收不到最高层一定有自己的准备;寒娥仙子要返回玉屏们加强防备这一战她清晰的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返虚中期的修为手持极品法宝虽然足以纵横人间但是真正遇那些超凡脱俗的强者时却还显的脆弱修真之路凶险莫测唯有想办法增强自己的实力才是最佳的自保之道。
  云龙却先返回了开封城一趟召集太炎人等信得过的高级修真者连同赵匡胤密议了一番而后又神神秘秘的在开封城周围布置了一周最后才施施然的离去不知所踪。
  开封城居民经历了这一次惊险虽然没有遭到任何破坏但是也算是感受到了这些“神仙”的强大和恐怖在高昂的向往和恐惧下掀起了修仙的热潮无数人都纷纷向在大宋开山收徒的各门派拜师想要拥有自保之力或者成为那些“神仙”一样强大的人。
  在其后的几个月这股热潮席卷了大宋全境虽然拥有修仙资质的人都是千里挑一但架不住拜师的人多即使仔细挑选也依然有富裕。一时之间各个门派都招收到了平时一百年也不一定能招收到的弟子而且各个资质优秀笑的各门派高层都合不拢嘴纷纷感叹游龙祖师这一仗打得好。(经过有心人的宣传游龙子在开封城外一战中晋升天仙、大败妖魔的消息已经传遍天下知道的修真者在纷纷羡慕、嫉妒、惊讶等情绪后一边感叹人间又有了一位天仙一边也改变了对游龙子的称呼换成了对每一位天仙都应称呼的‘祖师’。)
  同时又有许多仰慕云龙战绩和声望的修真者自愿加入大宋想要投靠云龙大宋的供奉院一时间人满为患。与云龙交恶的各大门派如五方魔教茅山、禅宗等派全都暂时停止了针对大宋和云龙的大动作与一位天仙作对简直就是一场噩梦;所以这些门派不敢再有大动作只是多派人手企图弄清云龙现在的实力;与云龙交好的犹如“玉屏门”、“圣火门”等门派全都感到欣喜并且派人送去贺礼为云龙庆贺。
  一时之间开封城中修真者往来如潮。